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12-26 13:49:13   浏览次数:869  栏目:三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三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http://www.2xuewang.com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读、合作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设计意图  
借用已有经验导入新课,亲切自然。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体会诗人的情感,领悟深刻的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  
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味。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
2、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教师指名读古诗。 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并随机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
《登鹳雀楼》的后两句写要看到更广阔更远的自然风景,就要再往高处攀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欲、穷” 的意思。“欲”,“想要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的意思。“穷”,“穷尽”的意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写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重点理解“缘、此山”的意思。“缘”,“因为”的意思。“此山”,指庐山。
4、朗读古诗,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谈体会,谈看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多听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去领悟,教师只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题西林壁》与《望庐山瀑布》对比)
5、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古诗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诵读古诗,品悟诗情。
1、想象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景色;
2、合作读——和伙伴合作对读、轮读;
3、“摇头晃脑读”“拍手击节读”。
4、指名读,齐读。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促进课外积累。  
“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岭”和“峰”这两个 字在比较中学习。  
3、学生独立书写。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搜集诵读古诗,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反思: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