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公文文档中心报告汇报实习总结报告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

12-26 13:24:43   浏览次数:128  栏目:实习总结报告
标签:会计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总结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http://www.2xuewang.com
(5)    定期对浓缩池进行排砂,防止堵塞泄空管道磨损设备。
(6)    冬季不要泄空池子。尽量不停浓缩机。
10.7异常情况及处理
10.7.1污泥上浮,有气泡逸出:
1、集泥不及时。适当提高浓缩机的转速,加大污泥收集速度。
2、排泥不及时,造成污泥堆积。加大排泥量。
3、进泥量小,造成停留时间加长。增加进泥或减少运行池数。
4、初沉排泥不及时,造成厌氧。加大初沉排泥。
10.7.2排泥浓度低:
1、进泥量过大,使表面负荷增大,超过浓缩池的浓缩能力。降低进泥量。
2、排泥量过大,造成排泥速率大于浓缩速率。降低排泥量。
3、池内发生短流。溢流堰不平整,导流筒脱漏等。
11.   污泥消化池
11.1概述
采用两级中温消化工艺,两级消化,是指污泥经一级消化池后进到二级消化池,其中,一级消化池既加热又搅拌,二级消化池不加热不搅拌,污泥消化的反应主要在一级消化池进行,二级消化池主要作为后浓缩池使用,二级消化池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排上清液,降低消化污泥的含水率,以利后继处理工艺污泥脱水的进行。
甲烷菌是一类细菌的总称,其中根据产气温度的特性,主要分为两大类:嗜温菌和嗜热菌。中温消化主要是控制温度范围在33~36℃,高温消化主要控制在50~55 ℃的温度范围。国内的污泥消化主要以中温消化为主。因为维持高温消化的能耗比较多。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采用中温消化,但201x~201x年度,曾进行高温消化的一些尝试。 此外还有常温消化: 15~25 ℃之间。但消化时间较长。
11.2设计参数
进泥体积V1(94%含水率)=2208.3m3/d消化池尺寸
出泥体积V2(95%含水率)=1852.4m3/d直径D=20m
停留时间T1(一级消化)=21.3d总高H1=28.8m
T2 (二级消化)=6.8d有效水深H2=25m
污泥消化总时间28.1d池数一级消化池6座
污泥总投配率3.6%二级消化池2座
沼气产量q1(一级消化池)=10m3气/m3泥搅拌方式机械连续搅拌
q2(二级消化池)=2m3气/m3泥排泥方式溢流排泥
加热方式热交换器加热

11.2.1厌氧消化的工艺参数控制
进泥:停留时间、最大有机负荷、投配率
排泥:要先排泥再进泥。排泥量与排清液量之和要等于进泥量
上清液:上清液的排放量不能超过进泥量的1/4
PH值:自动维持在6.5~7.5之间
VFA挥发性脂肪酸:50~500mg/L
ALK碱度:1000~5000mg/L
VFA/ALK:一般情况下<0.3    
消化池压力:200~400mmH2O
11.3消化池的维护
1.       定期进行泄空,对池体及池内管道进行防腐处理
2.       对采用溢流排泥的消化池,定期开泄空阀门进行排沙,防止管道堵塞
11.4搅拌系统的维护
1)     对于搅拌设备,如压缩机、搅拌器、循环泵等,要经常进行维保
2)     对于沼气搅拌的管道密封要经常检查
3)     对于气体搅拌要对消化池配备足够的气量
11.5加热系统的维护
1)  对采用交换器加热的,要经常对交换器进行清掏,防止堵塞
2)  对交换器经常磨损的地方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受损部位
3)  对池内加热,要配合搅拌系统来使用
4)  对于池外加热,如果长时间不使用,要将管道及交换器冲洗干净。
11.5上清液的运行
1)  定时定量地排放上清液,保证上清液的排放量
2)  定期对池面进行破渣,防止浮渣堵塞上清液管道
3)  对堵塞的上清液管道进行反冲
11.6异常情况
11.6.1VFA /ALK升高    
1)     进泥量过大,造成停留时间缩短,由于甲烷菌世代时间长,因此被冲刷掉。
2)     有机物投配超负荷。有机物进入量增加造成VFA升高。
3)     搅拌效果不好,造成局部VFA积累。
4)     温度变化过大,造成甲烷菌活性降低,对脂肪酸的分解率下降。
11.6.2产气量降低
1)  有机物投配负荷过低,或投配的污泥中有机份含量低。
2)  甲烷菌活性降低。
Ø        中水区
1.       概述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设计了中水区,其日处理能力为10000m3/d,目的是将二沉池出水进一步处理,去除部分BOD、COD、SS,使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达到更高的要求,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生产用水及景观用水等,同时中水区也是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厂,为中水回用提供经验。
中水区从工艺流程上看,主要包括中水泵房、加药间、反映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五部分。中水区的工艺流程如下:
中水处理采用的是传统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二沉池出水经提升泵提升至反应沉淀池,在加药间通过泵将药抽入静态混合器,使原水与药充分混合,在反应池中原水与药进一步混合,并形成大的絮体,到达沉淀池后,通过斜板使泥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污泥通过定时排泥排入厂区下水道,上清夜进入滤池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的SS;滤后水进入清水池,并经输水泵送至各用水点。
中水区于2000年11月中旬已完全投入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运行操作和工艺控制
①     中水泵房
中水泵房是中水区的动力源,它包括3台提升泵(Q=173m3/h,H=15m,P=11KW)和3台输水泵(Q=360m3/h,H=45—55m,P=75KW),它的主要功能是用提升泵将二沉池出水提升至反应沉淀池,并用输水泵将处理完的中水输送至各用水点。
②     加药间
加药间是混凝剂(中水区用的是聚铝)投加的场所,包括两个药箱,尺寸为1.5×1.5×2.4m,和2台柱塞式可调加药泵,将配好的混凝剂用加药泵通过静压混合器加入到原水中去,使原水与混凝剂充分混合,加药间下部为贮泥池及排泥泵间,贮泥池内安装两台潜水泵(Q=83.5m3/h,H=2—22m,P=3KW),一用一备,泵的开停由液位控制。
③     反应沉淀池
反应沉淀池是污水深度处理的两个过程,反应是在反应池中进行,混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形成较大可沉絮体,沉淀是在沉淀池中进行,较大的可沉絮体在沉淀池中通过波板的作用沉淀下来,并通过定时排泥将泥排走。
反应池采用的是大波板高效反应器,分3个串连的反应室,反应器总长为22.75m,总面积为4.2m2。
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池,分为2组,布置在反应池两侧,每组尺寸5.4m×5.4m,总高度5米。
反应池设计流速为0.05—0.2m/s,总停留时间约为5分钟,沉淀池表面负荷为8m3/m2.h,斜板区平均停留时间为37.5分钟。
反应沉淀池的运行方式
二级处理后的来水在进入反应池前的管道上加入聚铝,经过静态反应器最后进入反应池进行反应,反应池底部设8个斗,每斗的排泥管上设一排泥阀。
水经加药泵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每组沉淀池分三个长条型排泥斗采用水力螺旋排泥器进行排泥,每台水力螺旋排泥器装一水力快开冲洗阀,均由程序控制器按程序定时开启阀门。每组沉淀池的三个泥斗按顺序先后排泥,每泥斗的排泥时间为2分钟,排泥周期为两小时。
④     滤池
a.       工艺参数
滤池形式为单层均质滤料,恒水位,等滤速过滤,气水反冲及表面扫洗的“V”型滤池。
滤池分两组,每组表面尺寸为8×3m,面积:48m2.
滤池主要设计参数如下:
设计滤速:8 m3/m2.h             强制滤速:16 m3/m2.h(单池运行)
过滤水头:1.2m                 空气冲洗强度:15L/s.m2
水反冲洗强度:4 L/s.m2          表面扫洗强度:1.4—2.5 L/s.m2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实习总结报告,会计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总结报告,报告汇报 - 实习总结报告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