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公文文档中心报告汇报实习总结报告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

12-26 13:24:43   浏览次数:128  栏目:实习总结报告
标签:会计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总结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http://www.2xuewang.com
(4)      定期检修初沉池配水渠内的搅拌器,提出水面检查泵体的腐蚀情况,有无松动及工作状况等。
(5)      初沉池伸缩缝、出水堰、栏杆等设施损坏后及时维护,保证各设施正常使用。
4.6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异常问题解决措施
初沉池池面大量浮泥a.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导致污泥腐败严重,应加快排泥
b.排泥系统堵塞,及时疏通
c.进水水质突变,及时调整工艺,化验进水水质
初沉池出水浑浊,SS骤增a.螺杆泵排泥不及时,导致污泥大量积于池内,调整排泥时间,加快排泥
b.水力负荷太大,停留时间过短,污泥未及时沉降,应减少水力负荷
池面长时间大量浮渣a.浮渣刮板与浮渣槽不符合
b.浮渣刮板磨损
c.浮渣刮板淹没深度不够
排泥浓度下降a.排泥时间太长,缩短排泥时间
b.各池排泥不均匀
c.泥斗或管路堵塞

Ø         二级处理系统
1. 曝气池
1.1概述
曝气池每个廊道的设计尺寸为长96.2米,宽9.28米,有效水深6米,超高1.1米,当运行水量50万m3/d时,水力停留时间为9.25小时,其中三个廊道组成一组曝气池,每组曝气池的第一廊道的前1/2段为厌氧段,为防止污泥沉降,装有2台水下搅拌器(三系列为FlygtSR4430),厌氧段水下搅拌器共24台:在回流渠内为防止污泥沉降装有Flygt SR4650 水下搅拌器12台。
    根据曝气池一、二、三廊道的供气量不同,分别定出第一、二、三廊道对应曝气头布置形式一、二、三,因此12组曝气池的曝气头的分布如下:a.每池有三组形式一,每组有七条布气管,每条布气管有47个曝气头,每池型式一有987个曝气头,12组曝气头型式一布置曝气头共11844个;b.每池有四组型式二,每组有七条布气管,每条布气管有46个曝气头,每池型式二有1288个曝气头,12组曝气池有型式二布置曝气头15456个,c.每池有四组型式三,每组有七条布气管,每条布气管有26个曝气头,每池型式三有728个曝气头,12组曝气池型式三布置的曝气头共8736个。
1.2工艺控制和运行调度
鼓风曝气系统的控制参数是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的溶解氧值,控制变量是鼓入曝气池的空气量Qa。Qa越大即曝气量越多,混合液DO值也越高。传统活性污泥法的DO值一般控制在2mg/L左右。同时DO值的大小与混合液污泥浓度MLVSS和F/M有关,当MLVSS较高时,即微生物量较多时,应适当提高DO值,以补充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当F/M较高时,即入流污水BOD5值较高时,也应相应提高DO值,即加大Qa值,在实际运行中曝气量可用下式来计算:
BODf——曝气池入流污水的BOD5          BODe——二沉池出水BOD5 mg/L  
Q——入流污水量m3/d         fo——好氧系数,指单位BOD被去除所消耗的氧量,取1.0   Ea——曝气效率,微孔曝气系统取7~15%
生物脱氮生物工艺参数控制:
a. F/M和SRT
A—O生物脱氮工艺应采用低负荷,即F/M≤0.15kgBOD5/kgMLSS.d,有时为使出水含氮量降低,甚至采用0.05kgBOD5/kgMLSS.d的超低负荷,采用较高的泥龄SRT,为达到较好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一般采用SRT≥8天。
b. 内回流比
内回流比系指混合液内回流量与入流污水量之比,本厂采用内回流比r=200~400%
c. 回流比
由于入流污水中氮绝大部分已被去除,二沉池中NO3—N浓度不高,因此二沉池中由于反硝化而导致污泥上浮的危险性较小,同时降低R,可延长污水在曝气池中的停留时间,回流比应控制在R≤70%。
d. 硝化及硝化速率
硝化速率系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每天转化的氨氮量,一般用NR表示,本厂采用的硝化速率NR=0.02kgNO3—N/kgMLSS.d。
e. 溶解氧DO
生物硝化反应主要在好氧段进行,因此好氧段DO≥2mg/L,生物反硝化反应主要在厌氧段进行,因此厌氧段DO≤0.5mg/L,在运行中,根据工艺需要随时调整DO值。
f.  BOD5和TKN
为使缺氧段的污水中必须有充足的有机物,以满足反硝化细菌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反
化脱氮,在厌氧段应使BOD5/TKN应控制在2~3。
g. PH值和碱度
PH应控制在6.5~8.0范围内,利于硝化及反硝化高效进行,高污厂来水水质一般常可维持在6.5~8.0范围内。
h. 脱氮效率EDN
R——外回流比               r——内回流比
i.   剩余污泥排放量
剩余污泥系统排泥量可用下式计算:
Qw——剩余污泥排放量                  MLSS——曝气池污泥浓度mg/L
RSS——回流污泥浓度mg/L              Va——曝气池体积m3
SRT——污泥龄d                       SSe——出水SS浓度mg/L
Qa——入流污水量m3/d
2. 二次沉淀池
2.1概述
高污二期共设12座二沉池,二沉池为圆形,直径50米,有效水深为4米,池底坡度为2%,二沉池表面积为1963平方米,运行水量为为50万m3/d时,二沉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4.52小时。
二沉池设计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二沉池。二沉池排泥采用静压式并辅助真空提升方式,提升污泥送至配水井,再经配水井送至回流污泥泵房。
二沉池浮渣排除通过设在池面的浮渣浮渣漏斗排至池外浮渣井进行去除。
每三座二沉池设一座配水井,三、四系列共四座配水井,每座配水井分四层具备四种功能:a.作为总进水井,来自曝气池的出水经2000mm管直接进入中心总进水井。b.作为二沉池配水井,每座配水井将来水分配给本系列的三个二沉池。c.作为二沉池排泥井,二沉池的污泥排至配水井,再经回流污泥管排至回流污泥泵房。d.作为二沉池出水井,二沉池出水排至配水井。再经中水闸和退水闸分别流至中水管和退水管。
3. 回流污泥系统和剩余污泥系统
3.1概述
高污二期设三、四系列回流泵房各一座,每座回流泵房集泥并内有Flygt PL7081/705、Q=1m3/s,回流泵四台及Flygt CP3127.180MT、Q=0.05m3/s,剩余污泥泵3台。
回流泵的作用是将二沉池中的活性污泥打回到曝气池中去,以补充曝气池中的污泥,防止污泥流失。
剩余污泥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剩余污泥泵将剩余污泥排至初沉池配水渠,防止泥龄过高及污泥浓度过高,而使污泥活性降低。
3.2工艺控制和运行调度
3.2.1回流系统工艺控制
回流系统的控制有三种方式:保持回流量Qr恒定,保持回流比R恒定,定期或随时调节回流量Qr及回流比R,使系统状态处于最佳,每种方式适合于不同的情况。
回流量及回流比的控制调节有以下几种方法:
a. 按照二沉池的泥位调节回流比
    首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泥位Ls,亦即选择一个合适的污泥层厚度Hs,泥层厚度一般应控制在0.3~0.9之间,一般情况下,增大回流量Qr,可降低泥位,减少泥层厚度;反之,降低回流量Qr,可增大泥层厚度。
b. 按照沉降比调节回流比和回流量
回流比与沉降比的关系如下:
SV10——曝气池混合液30分钟沉降比
c. 按照回流污泥混合液的浓度调节回流比
回流污泥浓度RSS与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关系如下:
三种回流比调节方法的比较
这三种方法调节回流比,各有有缺点,根据泥位调节回流比,不易造成由于泥位升高而使污泥流失,出水SS较稳定,但回流污泥浓度RSS不稳定。按SV10调节回流比,操作非常方便,但当污泥沉降性能不佳时,不易得到高浓度的RSS,使回流比R比实际需要值偏大。按RSS和MLSS调节回流比,由于要分RSS和MLSS比较麻烦,一般可作为回流比的一种较核方法。
3.2.2剩余污泥系统控制
活性污泥系统每天都要排放一部分活性污泥,使系统内的污泥量增多,要使总的污泥量基本平衡,就必须定期排放一部分剩余污泥,通过排泥量的调节,可以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可以改变需氧量,可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因此排泥是活性污泥法中的一项重要操作,排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
《环境专业污水处理厂毕业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实习总结报告,会计实习报告,金工实习总结报告,报告汇报 - 实习总结报告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