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上学期政治《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复习教案

高三上学期政治《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复习教案

09-14 10:04:57   浏览次数:111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高三政治教案模板,高中政治教案, 高三上学期政治《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复习教案,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基本类型,明确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作用,树立科学的实践观,积极地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去。
教学重点:
1、实践的特征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和列举法
教学过程:
一、实践的含义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2、理解:
(1)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
(2)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是实践。
(3)实践是人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的所有的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如吃饭、穿衣和纯认识的活动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上的实践活动。这与庸俗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但是并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那些人们纯粹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这就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3、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实践的手段是工具和其它设备。
4、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
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含义是人们改造自然界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是人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活动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一定目的,运用特殊设施和手段,探索事物规律性的活动(包括改造自然和社会)
地位作用最基本实践活动,决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基本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是从前两种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具体表现1.决定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
2.决定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3.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1.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社会生产的发展
2.阶斗是阶社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集中表现: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使人类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具体(1)建立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和社会活动(2)获得应用型成果,直接手于物质生产和社会活动。
启示
 树立生产劳动观点
 重视社会关系的改革
(要树立阶级观点)重视研究和应用
 

二、实践的基本特征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这是因为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 对象、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主体是人,是人民群众,人有自己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这就使人能够有目的的从事社会实践。人的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共同构成实践的主体这个基本要素。而人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像自然界的其他物质形态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体力和智力是在社会发展中客观形成的。它的状况归根到底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所以,实践主体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就是自然界和社会,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性的东西。 
实践的物质手段是工具和其他设备,这也是客观的。 
总之,由实践主体、实践对象、实践手段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坚持实践的客观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虽然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它与动物的纯粹适应自然界的本能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因为人是有思维、有理性的社会性动物,人在行动之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动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从而达到 
自己的目的。人们在实践中变革客观事物,就是把原有的东西改造为新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改造社会的实践,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新的社会关系。这种有目的的创造就充分显示了实践的能动性。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也是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是处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 
总之: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 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实践的这三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统一在任何一项实践活动中。用这一特征去否定另一特征的思想是错误的。 
2、关于实践三特征间的关系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首先,它们的含义、意义、地位有区别。通过这三大特征把人类的实践活动与人的思维活动、动物的本能活动和孤立的个人活动区别开来。坚持客观物质性是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坚持目的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而客观物质性是基础和前提,三者不能并列。
其次,它们又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正确理解三大特征的关系必须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出发。
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对象由实践确定,认识的结论是在变革客观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同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后者除了来源,还有动力、标准和目的。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同于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外,还可以通过读书学习间接经验。
课堂思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如何?
(1)含义:通过亲身实践而获得的知识(经验)称之为直接经验。从他人哪里、书本上或其它途径获得的知识(经验)称之为间接经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有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排除通过读书、学习等获得间接经验(3)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仍来源于实践。人们在接受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时,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
(4)既要强调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又要看到他人的经验、书本知识非常重要。人类的总体知识只能产生于实践,而个人知识的获得既可以通过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前者是知识的产生问题,是知识的“源”;后者是知识的传授问题,是知识的“流”。两者并不矛盾。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亲身实践,又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会推动人们去探索、去研究。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人靠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的范围很有限,思维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 要不断地认识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任何改造客观事物的工具,同时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工具。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还制造了专门用于

认识世界的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雷达、人造卫星、电脑等。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密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的观点。
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1] [2] [3]  下一页

,高三上学期政治《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复习教案
《高三上学期政治《实践的特征及其对认识的作用》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模板,高中政治教案,免费教案 - 政治教案 - 高三政治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