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12-26 13:39:33   浏览次数:850  栏目:六年级语文教案
标签:六年级语文教案模板,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3、体会排比的作用,自选内容写一段排比句。
    4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树已经成为“城市仅存的个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对城市“多胞胎”现象进行思考,产生“以心爱我们城市的树”的强烈愿望。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预习探究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城市的标字? 北京有什么标识吗?那么作者张抗抗是怎样来辨认识别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城市的标志》
二 、合作交流
     1、理解城市“多胞胎”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于是我们的城市被钢筋水泥所包围,城市与城市之间越来越雷同,我们的城市和城市也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1)出示句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们的城市和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
    (1)、什么是多胞胎?
    (2)、这说明什么?
     2.默读课文2——7段,你从哪些具体事物感受到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多胞胎了?为什么?边读边画一画,批注(划出城市间雷同的具体事物“大厦和大楼”,“街道”,“轿车”,“人们的衣着”)
    (1)学生自读感悟                     (2)交流理解
     大厦和高楼:似曾相识
     街道:成了克隆兄弟
     轿车:一模一样
     穿着:大同小异
     3 、作者有什么感受,在书上画下来,读读,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句子:就好像每个城市的商店宾馆,都用各自特制的拉链,把天下各处自家的门脸统一锁 成一个连体人。
    (1)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说一说: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什么是 “连体人“
    (2)谈理解,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的?(体会比喻、拟人比喻,拟人的修辞的作用)
    (4)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4、这样雷同的城市,给你怎样的感受?(失去了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气和灵性。)给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出示句子:你迷失在被无数次复制过的城市里,你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二)理解树成为城市的标志
     1、面对这样千城一面的城市,在作者看来城市的标志是什么?(板书:树)
     2、默读课文的7---14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面的表格。

城市<?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作为城市标志的树

树的特点

杭州

香樟树

王者风度

上海、南京

梧桐

高大浪漫

福州、广州

榕树

像一片完整森林

海口

椰树

婀娜苗条

长春

油松

挺拔苍劲

喀什

圆冠榆

绿色的圆球

北京

槐树

秀气而坚韧

     这一棵棵普普通通的树却成了一座座城市的标志,你还知道哪些树可以作为城市的标志?
    3、 师(引读)是的,在这拥挤熙攘、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今———
再读一读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读

[1] [2]  下一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