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考诗歌赏析《小松》赏析 杜荀鹤

《小松》赏析 杜荀鹤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605  栏目:高考诗歌赏析
标签: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鉴赏, 《小松》赏析 杜荀鹤,http://www.2xuewang.com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关于《小松》赏析的问题:本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抒发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杜荀鹤的《小松》赏析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知人论世: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花下醉赏析_李商隐的《花下醉》赏析 行路难(三首其一)赏析_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其一)》赏析 长相思赏析_陈东甫的《长相思》赏析 问刘十九赏析_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赏析 论诗(三十首之第二十首)赏析_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之第 秋夜曲赏析_王维的《秋夜曲》赏析 菩萨蛮赏析_舒亶的《菩萨蛮》赏析 七绝·戏改李攀龙《怀明卿》赏析_毛泽东的《七绝·戏改李攀,《小松》赏析 杜荀鹤
《《小松》赏析 杜荀鹤》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赏析,高考诗歌鉴赏,免费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考诗歌赏析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