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12-26 13:49:13   浏览次数:514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http://www.2xuewang.com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理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指说明性的)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这一类句子。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譬如孙犁《荷花淀》写坐在地上编席子的女人见到丈夫回来后的种种无常言行,便问道:“怎么了,你?”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其中蕴含的情感比“你怎么了?”要丰富得多,自然是重要的句子。又如鲁迅《祝福》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以及家家户户忙碌于“恭请福神”的情景,然后写道:“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概括说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了的鲁镇是一个封闭的小镇,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关,因此它也是重要句子。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1: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这一句是全文结尾处高度评价马克思伟大人格的一句,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应从“私敌”和“敌人”这两个词入手。“私敌”是因个人的利害冲突而形成的敌人;未必有一个私敌,那么句中的“敌人”就是公敌。依据上文,所谓公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这样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表明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
例2:后来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埋葬了。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
(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本例画线句子是一个复杂单句,主语是“伟人”,即托尔斯泰,谓语是“埋葬”,而“就像……被人”是四个状语。据此可知,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托尔斯泰逝世了。而有的同学理解该句是却在定语和状语上纠缠,而终于没有搞清其主要意思。
这种方法在社科文、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中用得最多,也行之有效。
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
譬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七段首句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许多同学都觉得无法回答。其实其前文是评述马克思在科学上的贡献及其对其他科学家在科研成果上的关注,其后文是评述马克思的伟大革命实践。再依句“因为”和“首先”可知,这句话是说明马克思为什么重视科学研究。于是本句的意思是:马克思重视科学研究是为了用科学来推动革命实践。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也可以证明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
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三、理解句子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两点:
1.不要人为地“拔高”
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如例2所举《世间最美的坟墓》中那一句,有人解释为“表明托尔斯泰与底层民众融为一体”,就是一个典型的“拔高”式的理解。
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
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中涉及的机会极少,这里便不再举例阐述了。
四、典型试题分析
1.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2)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3)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这是2001年全国卷一第23题,原文请看第30讲的“典型试题分析”栏。
孤立地看,“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可以有多种理解,但放在原文中就不一样了。第五段写道:“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即保持自己的“隐秘”。

句中的“马群”与“人”作比较,“放牧的马群”没有“一个人”可言,没有“门”可言,即没有“隐秘”可言,也没有感情可言。因此该句应这样理解:人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有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这样的答案实际是从分析表达意图入手而形成的。
第(2)小题这句话是第七段的首句,它紧承第六段而来,并引出后面的两句话。第六段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开门”和“关门”的含义,“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而“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该句后文又说“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请留心这里的“不断”二字,而该句本身又有“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的判断,因此本题的答案只能是“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
换个角度说,“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是一个单句,其主干是“开门和关是(生命)一部分”而“开门”是一个新的开始,“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再加进“生命之严峻流动”的意思,可以答成“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构成了人生”。
第(3)小题则比较容易,因为该句后面有“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膊的别一个入口是不存的”这样一句阐释性的话。组织本小题的答案时要注意原句说的是“一扇门的关闭”是一个过程终结,而不是人生的终结。
本小题的答案是: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
五、练习与答案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美哉,书卷气
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很少深入挖掘,摄取营养。

[1] [2]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