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995  栏目:高三语文教案
标签:高三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http://www.2xuewang.com
 C  父过里所,复还。——老人离开有一里路左右,又回来。
     副词,表示大概的数目。
 D、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量词,套,座。

⑶解释句中加点的部分。
  ① 此有道者所以异乎俗也。    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所说的
  ④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到处。
  ⑤ 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所在之处,处所。
例7、阅读下文,答题。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执法官)。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行法,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义也。”于是乎伏斧锧 ,请死于王。王曰:“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石渚曰:“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敢废法,臣之行也。”乃伏斧锧,头殁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     
⑴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
A还车而返,立于廷曰     退回 (应读xuán,作“掉转”讲)
B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私,偏袒
C石渚追之,则其父也     认出  (连词,可译为“原来是”)
D君令赦之,上之惠也     代词,他    (应指自己)
⑵ 与“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的“焉”用法相同的是C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从这里
B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代词, 他们,指五人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也可用在句中,表停顿)
 D于是余有叹焉。  兼词, 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对这件事。
E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哪里,怎么
F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可译为“地”“......的样子”
例8、阅读下文,答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泛指武艺兵法)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自伤年老失时     伤:悲哀
B学为文,文德成就   成就:取得的成绩   (应为动词,取得成功)
C吾更为武    更:改
D是以未尝一遇    是以:因此
⑵ 与“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的“何”用法相同的是A
A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疑问代词  译为 “什么”
B  丞相祠堂何处寻?     疑问代词,何处、哪里 
C徐公何能及君也       疑问副词(作状语) 译为  怎么
D入门两眼何悲凉      副词,  多么
例9、阅读下文,答题。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乘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www.2xuewang.com网]www.2xuewang.com 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⑴与“因如吴”的“因”用法相同的是B
A变法者因时而化。               依靠,凭借。 这里有随着的意思  
B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于是,就。
C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着,趁此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E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因为。
F  因遗策,蒙故业。         沿袭
⑵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翻译:(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见到许国国君,问自己(该)去的地方。(所之,所字结构)
【方法指导】积累归纳,比较异同。无论是文言实词,还是文言虚词都应当有通过阅读 实践,结合典型例句,不断丰富。将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集中比较, 系统掌握。

二、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 
  【方法指导】“正确理解并翻译句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二是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要整体把握全文;要调动已有的知识,进行比较;要充分利用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开结构来理解句意;对复杂的句子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子间的关系。
翻译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的意义,注意原句中有无特殊句式,注意词类活用,注意译文是否通顺。
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五种技巧:留、换、补(补出原句省略的内容)、调、放(放弃无实在意义的助词、语气词)
例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审择左右,则百僚各得其所宜,而善恶分。”
孔子闻之曰:“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⑴何以察之?
  靠什么明察这个问题?
⑵此言也信矣!善进,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
  这话,确实啊!善的得到进用,那么不善的就无从进入朝廷了。
例1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文言文**实词、虚词及翻译 (苏教版高三必修)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