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力抓好重大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推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一是要围绕能源、资源和环境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大对资源节约和降耗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加快节能降耗技术的开发与转化应用,积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二是要加强现代服务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商业模式,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培育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构建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促进贸易、金融、保险、通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是要针对近年来突发灾害时有发生的现实情况,进一步加强有关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具的研究开发。通过这次青岛浒苔处置和抗震救灾工作的经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应急研究机制,积极应对应急突发灾害。四是要加强良种繁育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设省级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探索农村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提高良种产出率和覆盖率,积极构筑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跳出科技抓科技,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围绕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高端计算机集成系统、创新药物、现代种业等重大技术课题,着手规划和设立科技支撑重大专项,力求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更强的科技支撑。
(三)切实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的自身支撑能力。要围绕自主创新的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对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支撑作用。一是要围绕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发平台建设。抓好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大扶持和培育力度,使更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确保做好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在我省的立项建设工作。要高标准、高效率地推进省生物作物学实验室的筹建工作,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树立样板。二是要围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围绕我省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支持引导产学研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快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三是要围绕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的目的在应用,要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环节创新工作的实际需要,培育和壮大一批服务于重大科技计划实施和项目产业化,服务于科技咨询和技术评估,服务于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使之成为技术转移、创新创业和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要充分发挥好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的作用,吸收并推动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在我省转化,带动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四)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努力形成长效合作机制。要把推动产学研合作作为今年科技工作的重点,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产学研共建研究开发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和共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计划的模式。要加强引导,按照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要求,由企业牵头,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以项目为纽带,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有效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强人才链、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结合,积极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带动更多的企业进入创新型企业行列。要继续大力推动我省与等大院大所的高层合作,加快与中科院共建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进程,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
(五)着力打造“一带两区”科技发展格局,推动科技创新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规划和建设科技创新功能区是有效整合和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落实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大措施。一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体两翼”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规划建设“一带两区”自主创新功能区。“一带”就是打造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两区”就是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经济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鲁南特色产业创新区。要尽快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整合力量,优化机制,着力建设好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及信息通信研究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煤化工研究院四大创新平台,为“一带两区”功能区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提供支撑。二是适应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积极推动市县区域创新。要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对科技资源的整合作用和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突出不同城市的优势特色,吸纳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城市。落实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继续加大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欠发达县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和经济强县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乡村建设。三是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类特色创新园区在自主创新功能区建设中的作用。近年来,各类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各类孵化园区,适应地方自主创新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成为支撑地方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对此,各市要因势利导,明确功能定位,加强引导和规范,优化政策环境,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园区在凝聚人才、配置资源、营造环境方面的优势作用。
www.2xuewang.com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科技创新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努力,加强领导,共同参与,努力为科技创新工作、为创新型省份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体制机制环境和政策支持环境。
一是要加强和改进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定期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情况、解决问题成为经常性的制度。要象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科技创新,真正做到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同时研究、同时部署、同时落实,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使创新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促进科技进步的考核和奖惩体系,完善科技进步绩效考核措施,确保科技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是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激励机制。要把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人才创新氛围。要进一步落实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政策,推动各类科技计划与“泰山学者工程”、“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首席技师培养和引才引智等人才培养计划的衔接配套,统筹项目实施、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定向、连续、跟踪支持。要加大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的支持力度,启动实施“杰青计划”,促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在科研单位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新机制,推动科研单位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
三是要切实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逐步确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全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R&D占GDP的比重、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每年都有明显增长。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保证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激励和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大对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发的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使用的主体。要创新投入形式,落实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政策,学会向政策要投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金融资金向科技创新方向流动,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学会用市场手段增加科技投入;通过技术、人才引进、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将潜在投入转为现实投入。要积极探索投资机制改革,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调度和监督,管好用好资金,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在全省科技工作交流座谈会上的讲话tag: 科教文卫,领导讲话稿,领导发言稿,领导讲话 - 科教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