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幼儿教育幼儿园常用资料幼儿园案例与反思案例分析:老师什么时候下班?

案例分析:老师什么时候下班?

12-26 13:36:45   浏览次数:644  栏目:幼儿园案例与反思
标签:幼儿园案例分析大全,幼儿园案例大全,幼儿园反思, 案例分析:老师什么时候下班?,http://www.2xuewang.com

案例分析:老师什么时候下班?

                              宁波市江东区 常青藤幼儿园  何佩红

案例背景:

案例一:

老师什么时候下班

    区域活动刚开始,新增设的医院门庭若市,医院里的摆设、医生的白大褂和白帽子吸引着幼儿,孩子们都想到医院里玩,很多孩子都报名当医生。经过再三选择,我就选了几个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当医生,穿上了白大褂、带上白帽子,真像个医生,引来了同伴们的羡慕。医院一下子门庭若市,门口排了长长的队伍,很多孩子都争着来“看病”,医生忙的不亦乐乎。可好景不长,过了十几分钟,医院马上就冷清下来,幼儿的新鲜劲已经过了,都各自到别的区域活动去了,再也没有人来“看病”,医院里医生也按捺不住,都想到别的区域去玩,当“门诊医生”的嘉敏说:“老师我可以到别的地方去玩吗?”我说:“不行,今天你选择的是当医生,医院里不可以没有医生。”听了老师的话她眼泪汪汪地说:“那我肚子饿了,我要回家吃饭了。”我说:“不行,你还没下班呢?”她嘟了嘟嘴巴,过了一会儿说:“老师什么时候下班啊?”

案例二:

                    谁来当客人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都到自己喜欢的区域角活动去 ,只听娃娃家里传来了吵闹声,“我要当妈妈,是我先来的,我要当爸爸,我才不要当客人呢”。我随声望去,原来是大家都为自己扮演的角色所争吵,很多孩子都吵着争当爸爸妈妈。大莹莹和徐路争着当妈妈,他们正互相争夺代表妈妈标志的围裙,小脸涨得通红,就是没有让步的可能。吴弦和史册争着当爸爸,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都不肯让。而笑笑喜欢当姐姐,早早喜欢当哥哥,只有一个小客人就是没有人愿意当,见谁也不让,争执不下,就把求助的目光指向了老师,希望老师给他们一点权威的评判。像这样争吵经常发生,有时也会发生打架,真是见了头疼,原先我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给孩子自主权,今天就让他们自己选择角色,自己分配角色。可如今还是要我来评判,我只好指定谁谁是爸爸,谁谁是妈妈,分到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小朋友很开心,没有分到得嘟着嘴巴,最后见小颖还没有角色,我就问她:“你来当客人吧?”她说:“我才不要当客人,我喜欢当妈妈。”我说:“那到底谁愿意当客人?”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意当客人。

分析: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

动,这样能更好的按照自己兴趣能力来进行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成功、愉快的机会,从而激起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材料的创设和提供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而后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在各项活动中我们必须借助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大胆活动。在区域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

但是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还要适时得给予孩子适当的启发、引导、激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活动。同时教师也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留意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同时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教师也应适时指导,选择恰当地时机进行指导。在新增设的区域里,例如:当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面对新增添玩具“一窝蜂”现象,这是因为他们对新事物的新鲜感,而等新鲜感一过,幼儿就没有了兴趣,不会再理会它了。例如:当嘉敏小朋友已经对自己所扮演的医生角色没有了兴趣,她被这时我就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为出发点,告诉

幼儿自己是在参加工作,如果医院没有医生的话,那生病、受伤有危难的人会因为医生的离开,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就会有生命的危险。让孩子在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该随时关注幼儿活动的兴趣,留意幼儿的具体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同时对于小班幼儿他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最关心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自己会选择喜欢的角色,却不善于分配角色。所以当她遇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往往会争论不休,这与他们的自我为中心状态有关。小班幼儿的群体性和社会性发展水平低有关,而他们其主体形成离不开群体性和社会性发展,后者甚至可以说是前者条件之一,否则幼儿就只能处于无法挣脱的自我为中心状态。

措施:

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争当“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作为老师可以不用硬性指派谁谁去当客人,可以采用相互协商分配角色,协商后没有争议了再开始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互相分配角色,以一种协商的态度来选择和分配,当孩子的意愿与角色之间相距太远而无法协商,这时教师应酌情协调,启发幼儿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主要角色和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教师应该对其提出一些游戏的要求,让他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做出谦让的幼儿进行表扬,这样有助于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去理解和满足同伴的需要,同时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当幼儿自由选择好之后,有些角色不愿意当,如小客人谁都不喜欢当,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马卡连柯曾这样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儿童们一起做些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够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所以在游戏中,我以小客人的身份去做客,让幼儿学习当家中来了客人你是怎么招待他的,同时也引发

幼儿社会性领域的发展,同时当幼儿在医院发生“一窝蜂”现象,而实际上他们却不知道怎么玩,作为教师应该利用游戏者的身份指导幼儿怎么玩,我就以“病人”的身份去看病,让医生学习如何给病人看病,学习模仿医生的具体工作手法,引发幼儿的责任感。所以利用教师的积极参与和间接指导解决幼儿之间的矛盾,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能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

在这里,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的因素,教师是幼儿的崇拜偶像,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因此,教师应该以充沛的精力感染幼儿,将幼儿主体的内在潜能诱发出来,转化为动机或实现主体活动。由于老师的参与,幼儿的活动积极性非常高,其他区域的幼儿也纷纷邀请老师参加。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即对自己的角色加深了理解和认识,也使很多幼儿都喜欢上了当小客人、小医生,很多幼儿也纷纷学习当起了客人,原本无人选择的角色一下子成了幼儿争当的角色,小医生也学习了怎样给“病人”看病,原本冷清的医院又热闹起来。教师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改变了以往一味的说教,以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溶入在游戏中,寓教于情景中。


,案例分析:老师什么时候下班?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