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幼儿发展为本。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我们要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对幼儿自己的科学乃至生活世界作出真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能使自己的科学教育活动真正切合幼儿自身内在需求和心里特点,而不是武断地以自己的思维去规统孩子们个性纷呈的思维方式。要知道孩子们这些千奇百怪的想法及其方式正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与幼儿共同生成“好吃的水果羹”主题时,教师把幼儿放在主体位置,耐心倾听他们的讨论,始终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借助开放性问题与幼儿有效的互动(如“你们还有其他意见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给予幼儿充分猜想、验证的空间,帮助他们发现新问题,持续不断地探索下去;在活动中还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使探索活动延伸至家里(如要求幼儿回家动手做羹,家长配合完成试验图表等)。
5、向孩子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
孩子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都是我们成人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发黑的苹果羹,我们成人喝过无数次,可有谁去观察它的颜色并提出问题来呢?有谁会去探讨发黑的原因呢?有谁能那么积极主动去动手做一次次试验来验证其结果呢?又有多少成人真正知道苹果羹发黑与炊具的质地有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向孩子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和孩子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秘密,善于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并持续不断地改造已有经验,和孩子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