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学校工作计划范文,小学学校工作计划,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http://www.2xuewang.com
要在国家创新工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推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技术开发,围绕经济建设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为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 结构、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培育国家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服务。
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高等
学校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合作,优势互补,讲 求实效。促进高等
学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结合。鼓励企业在高等
学校建立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集成与扩散的示范中心,开发高新技 术产品。鼓励高等
学校向企业转让技术,或利用现有中小企业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探索企业与高校从立项到投产“一条龙”的全面合作。
27在高校周围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群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
成功经验。要创造条件在高等
学校周围,特别是高等
学校集中的地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发展科技园区,成为 有目的地吸引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最新成果的窗口,并发挥科技开发“孵化器”的作用。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28高等
学校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重要的动力和辐射源的作用,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基地,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 就业机会。今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方式,组建一批以高校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29建立健全高等
学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保障机制。教育部成立高校科技产业发展资助机构,用于资助高校有开发前景的重大科技项目。通过控股、参股和信贷等方式,重点支持 包括高校在内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开发活动。同时,尽快组建一批专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允许技术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科技成果转让的收益应依据国家有关规 定提取一定部分,按贡献大小分配给有关研制开发人员。要研究建立创业投资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上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八、贯彻《高等教育法》,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 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0切实落实《高等教育法》关于“高等
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规定,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为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根 据各地的需求和经费投入及师资条件的可能,在采用新的机制和模式的前提下,2000年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将达到660万人。招生计划的增量将主要用于地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应有较大的增长。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7年的91%(新口径),提高到 2000年的11%左右。普通高等
学校生师比由1997年的10∶1提高到2000年的12∶1,独立设置 的普通高校平均在校生规模达到4000人左右。
31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继续实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今后3~5年,基本形成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在国家宏观政 策指导下,以省级政府统筹为主的条块有机结合的新体制。除少数关系国家发展全局以及行业性很强需由国家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高等
学校外,其他绝大多数高等
学校由省级政府管理 或者以地方为主与国家共建。中央财政继续拨款鼓励和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和优化高等
学校布局。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32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对于学历高等职业教育,除对现有高等专科
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 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改办(简称“三改一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之外,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基本不搞新建。挑选30所现有学 校建设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进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要逐步研究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允许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经过考 试接受高一级学历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 、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主动适应农村工作和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培养农村现代化需要的各类人才。要通过试点逐步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入学考 试和文凭发放等方面的责权放给省级人民政府和
学校,省级人民政府在国家宏观指导下,对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有资源进行统筹。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探索多种招生方 法,中等职业
学校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近期3%左右)可进入高等职业
学校学习;普通高中毕业生除进入普通高等
学校外,多数应接受多种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提高素质。
33加大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要从有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高等
学校公平选拔合格人才、扩大高等
学校办 学自主权和社会稳定的原则出发,进行高考科目、内容、方法和制度的改革试点,增加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分量,探索适合不同地区和
学校特点的高等
学校招生、考试、评价 的方法和制度。进行高等职业教育“
学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学生自谋职业”的试点。到20 00年左右,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由
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 过人才劳务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要通过多种形式对高校特困生给予资助,保证经高考录取和已在校的家境贫寒的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国家继续安排资金资助特困生,地方财政和
学校相应配套资助。同时, 积极开展高校学生贷学金等多种助学制度的试点工作,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34积极推进高等
学校的教学改革,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方法。要大力推进高等专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特别是改革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本科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适应性,今后3~5年,将专业由200多种调整到1 0 0多种。继续推进“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并建成200个文、理科基础 性人才培养基地、100个各科类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和20个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基地,使之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教学示范基地。积极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完善专业 学位体系,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35大力推进高等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行聘任制,减少冗员,精简高校职工队伍, 使学生与教职员工之比、学生与职工之比、专任教师与职工之比均有较大提高;加速
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 精简分流富余人员。高等
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要同
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进度挂钩。选择若干条件较好的城市组建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高校后勤生活服务集团 公司,从事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以及
学校后勤生活服务。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
九、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人才 ,尤其要加大教育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服务的力度
36依据《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要努力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职前与职后教育培训相互贯通的体系,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 人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设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基金,实施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依托普通高等
学校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