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学习教育免费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教案

12-26 13:45:35   浏览次数:958  栏目:高一语文教案
标签:高一语文教案模板,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教案,http://www.2xuewang.com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三、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1.古今异义。   
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  
  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2.一词多义。  
  ①学生借助工具书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五。   
②教师点拨、归纳。   
③指导学生除“思考和练习”题五外,再从课文中找出带有“相”字的句子,然后给予注音、释义、归类。   
这一类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读音、词义各不相同。我们可从分析语言环境入手,确定词义和读音。   
3.偏义复词。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单词使用,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词只作陪衬。   
举例。   
四、理解全诗的故事情节,进而掌握结构。   
1.依照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将全诗分成5部分,并给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第1部分(1—2段) 兰芝自诉 开端 揭示矛盾   
第2部分(3—12段) 遭遣盟誓 发展 推进矛盾   
第3部分(13—22段) 被迫改嫁 继续发展 继续推进矛盾   
第4部分(24—32段) 双双殉情 高潮 矛盾进入顶峰   
第5部分(33段) 鸳鸯和鸣 结局 解决矛盾   
标题能概括内容即可,不必强求一律。   
2.在分析情节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全诗内容。   
要求:抓住主要情节进行复述,避免拖沓。   
3.概括内容,要求用最简短的话来介绍情节。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教师结合“序”进行讲解)
五、以设疑、析疑、释疑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汉乐府常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①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明确: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②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明确:第13段是第2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③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

教案《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教案》来自www.2xuewang.com网!/JiaoAn/YuWenJA10/75237.html

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   
3.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明确: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  
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   
六、布置作业:   
1.分析“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读音和词义。   
2.给家里人讲述故事《孔雀东南飞》。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1] [2]  下一页

,高中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教案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学习教育试题课件下载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