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学网公文文档中心报告汇报社会实践报告探寻本土文化的“金子” 尽显南通的城市魅力——南通大学商学院

探寻本土文化的“金子” 尽显南通的城市魅力——南通大学商学院

10-20 12:38:57   浏览次数:432  栏目:社会实践报告
标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社会实践报告格式, 探寻本土文化的“金子” 尽显南通的城市魅力——南通大学商学院,http://www.2xuewang.com
探寻本土文化的“金子” 尽显南通的城市魅力——南通大学商学院本土文化实践调查报告  
      近代第一城——南通正向世界展示着灵动的现代特色:十六运盛会的临近,五城同创的展开,文明城市的创建……,处处彰显着南通的魅力。在“追江逐海”的浪潮中,南通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仍是一个城市的内涵。作为“魅力南通”不可或缺的“魅力”——本土文化,却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忽视。针对这一社会状况,南通大学商学院组建了南通本土文化实践小分队,针对风筝、蓝印花布、方言和僮子戏等南通本土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  
                                                   一同畅游翼的世界  
      调查过程中,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南通的风筝文化历史悠久, 南通城市的灵动不能缺少风筝的双翼。无论农村城市,无论春夏秋冬,总会看到南通人放风筝的身影。据了解,有一只被称作“大团结”鹞的风筝把南通风筝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放上天后“嗡嗡”的响声整个市区都能听到,被外国人称为“空中的交响乐”。  
      走访过程中,队员们欣慰地发现:一批优秀的风筝文化研究专著正在不断涌现,同时风筝文化也走进了课堂,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南通的魅力正在被人们书面化,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重视。调查显示,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南通人对风筝的独特情感使得南通的风筝市场潜力无穷。现如今南通人与时俱进,将悠久的风筝文化与现代工业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筝产业。近年来,南通人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一些知名企业还将风筝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用风筝精神支撑并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民间风筝活动将南通风筝文化推向国际舞台,促进了风筝产业的发展,使得南通风筝产业更具规模,更具影响力。  
      畅游翼的世界,风筝的灵动越来越为人们关注,南通的魅力越来越大!  
                                              "民艺之光"——蓝印花布  
     古色古香、质朴无华,既散发着乡土气息,又显示出淡雅不俗——实践队员在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以及很多民间蓝印花布手工作坊中体验着蓝印花布独特的魅力……  
     400年的悠久历史,“蓝印花布之乡”的美誉,让世界人都为这古朴的气质所震慑。南通蓝印花布是一种素净的美,因为深沉的靛蓝和一种朴素的白粗布结合,给人一种纯净、清雅的印象。另外它的造型图案是从历史上积累,不断地传承下来的,图案造型比较成熟、比较稳定,形式比较精致、比较讲究,这些都给人产生一种清雅的感觉。  
      而现今,南通的蓝印花布仍然采用纯手工工艺进行制作,但在完整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技术上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可以在同一块布上同时染出多种层次的蓝色。南通民间蓝印花布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已由原来的单面印花发展成双面印花,由单色发展成复色,由小布发展成印制宽幅布。近年来,蓝印花布又渗入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中,如蓝印门帘、壁挂、台布、鞋帽、包类、玩具等,都散发出一种蓝与白的艺术魅力。南通蓝印花布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和了解。许多国内外团体专程来通参观蓝印花布,并为这一民间古老传统艺术魅力所折服。  
      蓝印花布的朴素、高雅,蕴含着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经过岁月的淘洗,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南通的蓝印花布体现了艺术和手工业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温暖和美化了一代又一代的南通人的生活,已深深地融入到南通的文化与历史中去了。  
    “民艺之光”彰显着古朴的本色,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南通城的魅力也因这道“民艺之光”愈发耀眼。  
                                              “活化石”——南通方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文化的“活化石”——方言,更体现着一个地区人们的思维特点,体现着一个群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通话作为特殊的语系,因其难懂、复杂,也因现代南通年轻人的忽视而日渐衰落。  
      实践队员在调查的过程中,先后对社区、文化局等地进行了走访。结果让人担忧,南通方言越来越为年轻人所忽视,有很大一部分的南通年轻人不能够很顺畅地运用方言进行交流。在南通电视台,队员们对南通方言新闻节目《总而言之》的主持人严军进行了采访。主持人告诉大家,《总而言之》这档节目开办之初困难重重,这不仅仅局限于组建上的压力,还包括节目制作的困难。但节目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本地受到了关注。据了解,许多的南通市民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居民们,他们听不懂普通话,十分喜欢这档节目,其收视率基本维持在8%~10%左右,在南通电视台所有节目中名列第三。严军还表示,这个节目之所以能与广大观众见面,最主要的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方言,延迟方言消失的时间。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物种的消亡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而对于方言的发展,大家的关注度则逊色不少。南通方言当中有很多金子。符合本地民俗风情的谚语、俚语都包含着智慧和哲理,没有方言的熏陶,会丢失本土文化的精髓,而且会与生长的故土有疏离感。  
      调查队员们感言:一种语言的消失不亚于一个物种的消亡。无论是方言结构本身,还是方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丰富的特性和宝贵的文化价值,一旦消失,将是中华文化宝库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损失。南通方言因其地域的特殊性,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南通人绝不能让已成为濒危语言“南通话”走向消亡。每一个南通人都有这一义务,“南通话”必须得到保护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承。  
      南通城的魅力离不开方言,方言折射着南通城的历史与文化……  
                                              方言文化的体现——僮子戏  
     为进一步了解僮子戏的现状,调查队员踏上了僮子戏之乡——姜灶。并向当地的百姓打听到了一些有关僮子戏的情况。在乡下,每逢春节、清明、阴历7月15(鬼节)等节日,村子里就有僮子戏表演。《李少庭假昏头》、《陈世美不认前妻》、《杨乃武与小白菜》等生活片段之写真常见于舞台。 
    调查过程中,当地一名僮子戏演员给队员们简要介绍了僮子戏的相关信息。僮子戏形式主要在露天舞台演出,其演出服装与京剧的相似;演员多为年纪较大的男性,每演出一次,演员们能获得400~500元的报酬,僮子戏已成为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来源。演出道具和服装是以前传下来的,传授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一般不外传。通过长期的发展,僮子戏已经成为了一门技能。僮子戏的演出人员们,也由以前的只求温饱而发展为追求文化艺术的延伸。  

[1] [2]  下一页

,探寻本土文化的“金子” 尽显南通的城市魅力——南通大学商学院
《探寻本土文化的“金子” 尽显南通的城市魅力——南通大学商学院》相关文章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范文大全 | 管理资料 | 作文大全 |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