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推荐数学组教研活动总结,http://www.2xuewang.com
(4)张敦迎在他的博客上自己总结的一篇文章:(由张读)
时刻思考着
那天和王波老师聊起,工作三年了,正是总结的好时候,人的拼劲还没有趋于懒惰,激情有余又没有生活累赘,工作也有了一些想法。一想,是呀,人不能只顾向前走,应该及时地回头望望走过的路,有多少崎岖弯路,有多少平坦大道。恰好乘着学校科研兴校的东风,借此机会对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一下梳理和小结。
教育是一项极具有挑战意义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拿过来直接应用,也不可能具备向工厂一样娴熟的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人各不同,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哪怕你带过很多届学生,你都得从头再来。因为你在他们身上找不到相同的影子,所以我觉得虽然教过一级学生,仍然诚惶诚恐。面对一届届新的面孔,如何才能得心应手,只有不断向前看、不断思考,用具有发展的眼光来教育学生,切忌生搬硬套。
教育学生也应该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摸清一级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切忌治标不治本。摸清事情发生的根源在什么地方,然后毫不犹豫地切断后路,没有反复的余地。
分析自己做大的特长就是善于辩证地看待问题,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和观察,然后果断做出处理。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从思想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并且能让他明白这样做的事理。
可能和平时我看的一些书有关,我从中学就喜欢看一些人生哲理性的书刊,很多很多的观点在自己脑子中冲击和碰撞,逼着自己做出思考、做出选择。就像很多教育方式一样,你学习了很多种教育模式,你可以把他们揉合成自己的一套体系。生活得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自己想得到的什么;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快乐与否,辛苦与否,仍然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把教育工作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那你一段时间之后肯定会感觉疲乏和劳累,因为你是被动的;如果你把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爱好去努力,你肯定就有会有心旷神怡的舒服感,从而你就不会觉得辛苦。理顺了,想开了,你也就成功了。
记得有一句话,是告诫年轻人的,不做教师,就早日投入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当中去;要做教师,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班级管理也是一样,班主任必须任总指挥,没必要事必躬亲,他们在干,你在思考,然后给班干部做好参谋,班级人数比较多,如果每一件事你都亲力亲为,班主任的劳累就可想而知,所以你就需要适时地“偷懒”。也许这就是我给别人成天很轻松的感觉吧,轻松所以就快乐!遇到事就琢磨琢磨,思考该如何处理,下一步该怎么办?有没有更好的、更合适、最有效的办法,可谓是要精益求精。时间一长这就是发展。
我就琢磨,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呢?单纯高压政策可能收效甚微,但是如果从思想上入手,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可能效果会好一点。昨晚上开家长,我也曾经给家长说了,任何靠家长、靠老师威逼利诱来学习,学生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取得一点成绩,但谁又能保证时时刻刻来对学生进行监督与管理呢,因此说必须让学生主动,让他愿意学。当然如何让他主动学,这要因人而异,也可以当成一项重大课题来研究。
无论怎样,你离不开时刻的思考。做一个时刻在思考着的有思想的教师!
根据自己的特长,可能也算不上特长,我计划最低目标要形成适合自己的特色,力争在三年内,琢磨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我们学校发展的班级管理经验。
在今后工作当中,有意识地在这个方向发展,力求让老师们用最少的时间带出最优秀的学生。告别那种班主任老师时刻陪在学生身边的生活、不敢离开学生半步的困惑,真正把班主任从繁重的教学任务、管理任务中解放出来。
我当时读了这篇文章后加了这样一个评论: 做一个思考者,是大势所趋.做任何事情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形成自己的东西.
教研组长希望每一位老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40岁以下的必须建立,把自己的工作感悟与心得写在上面,要求每一周至少一篇,学期末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教研组长要检查并做记录,期末进行总结。数学组老师由于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改试卷、出练习题、做题,很少有机会看书和写一点东西,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反思,学习前面一些文章的意图是让大家认识读书与写作的重要性。实际上从每年交的教育教学论文来看,老师们的水平很高,尤其从今年暑假前的年轻教师的三年、五年述职来看总结水平还是很高的。为了提高自己就要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要认为写文章是文科老师的专利,要敢于去写。同时希望每一位老师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山大附中博客群里看看各位老师们写的文章,学习如何总结,如何写文章,自己也积极参与到里面来。
(5)孙维刚老师如何教数学?(孙艳艳读)
1.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总使知识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学生养成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认识世界和进行思考。
2.着眼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同时,着意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更着重哲理观点的升华。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哪一位不同时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都是站在思想的高度、站在哲理的高度进行观察与思考的。把这些思想和哲理观点编成教材来教中学生,他们无法接受,学会了也是教条,无助于他们以此为武器进行思考和应用,当然增长不了聪明才干。但是在数学教学中点点滴滴地长期渗透,则会使学生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得到熏陶。
3.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历经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要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给学生们以在自己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是一种很好的鼓励青年积极追求的方式。
4.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学数学需要做题,别的课程也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彩。在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少留作业。
5.倡导学生从小进行学术研究。围绕中学数学内容,从初一到高三只要你去发掘,可以研究的课题大量存在。近10年来,我的学生在报刊、杂志发表的及在中学生论文比赛中获奖的论文,有30篇以上。这里也一定要指出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进行研究,最大的收获不是成果本身,更不是获奖,而是成长。
暑假工作总结:
今年暑假期间7月2日,学校领导给了一次全体数学老师交流总结的机会,在会上我们根据数学组的实际情况为了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布置了一些任务,上星期五每一位老师对自己前一段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把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1)、个人工作总结完成情况:剩1人未完成.
(2)、个人教学环节小结总结完成情况:剩1人未完成.
(3)、个人近几年成绩与获得的荣誉总结完成情况:剩7人未完成.
(4)、个人发表的文章的WORD文档资料完成情况:2—3人一篇也未发表.
数学组老师工作积极主动,教学成绩优异,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认可,山大附中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教研组,数学组是其中的一员,我们想利用这一机会总结数学组先进经验,以上是我们总结中的主要内容,希望未完成的要抓紧时间,本周末前完成。另外每一位老师给自己仿照党员风采中的总结形式给自己写一个总结,200字左右即可,再交一张个人生活中的照片,用党员风采中的照片也可以。此项内容在数学组总结的册子中用到,学校网站中的教师队伍建设栏目也要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推荐数学组教研活动总结